1)第79章商陨法在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鞅大刀阔斧地改革,收效甚大,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商鞅辅助秦孝公这些年,皇亲国戚十分痛恶,恨不能生食其肉,活剥其皮。

  作为改革家的商鞅得罪社会上层,作为刑罚家的商鞅惹怒社会下层。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商鞅使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如果秦孝公撒手西归,商鞅就会失去靠山。

  商鞅掌权后,有很多人向商鞅推荐人才,孟兰皋曾向商鞅推荐赵良。商鞅见过赵良后,认为赵良是个可造之才,表示希望结交。然而,赵良很谦虚地拒绝了,理由是孔子说过,只有推荐贤良,受到百姓拥戴的人才会入世为官;如果辅助国君的不是贤良之人,即使国君成就霸业,受到人民拥戴的圣人也会引退。

  这一席话,分明秉承儒家思想,叫商鞅怎么听得进去?赵良还说,占有不属于自己的职位就是贪位,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名誉就是贪名;如果领受商鞅的盛情,他就是贪名、贪位之人。

  商鞅愿意结交赵良,意思是希望赵良入朝为官,赵良不但一口拒绝,还说出隐射商鞅不贤的话,商鞅自然能够听出其中的言外之意。

  听出赵良的言外之意后,商鞅开门见山,问赵良是否不喜欢他对秦国的治理方式。赵良是儒生,说话含蓄委婉。他说,能够听从他人意见的叫聪,能够自我省察的叫明,能够克制自我的叫做强。

  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商鞅大刀阔斧、一意孤行,因此得罪不少权贵。赵良这么说,是希望商鞅反省自我,克制内心的冲动,听取他人的意见。赵良还引用虞舜的话,希望商鞅做一个谦虚的人。赵良一番劝谏,用心很好,却完全不符商鞅的脾性。

  如果商鞅是一位谦谦君子,他就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内使秦国富强。作为改革家,商鞅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他不可能放缓改革的步子。

  事实最具有说服力,一系列事实皆能证明商鞅的功绩。改革前,秦国的习俗与戎狄相仿,父子一家,男女老幼同居一室。经过改革,百姓知道男女有别,分室而居,勤于耕种,习于战争,民富国强,国家实力能与齐国和魏国等大国相抗衡。

  在秦国历史上,五羖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百姓交口赞颂。商鞅使疲弱的秦国一跃而为强国,自认为功绩能与百里奚相媲美,因而问赵良他与百里奚相比,谁的功劳更高。

  儒家重视仁德教化,商鞅拿自己与百里奚相比,正合赵良的心意。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千万人的随声附和比不上一位正直之士的正义直言。周武王广开言路,吸取不同的声音,国家昌盛;商纣堵塞忠臣之言,偏听偏信,致使亡国。如果商鞅想听真话,应该先免除正直之人因敢言直谏而遭受的刑罚。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