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7 大功大德_北朝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各自距离的缘故,加上李泰也并没有特意安排使者归京报捷,因此当晋阳君臣对阴山战报大为震惊的时候,长安城群众对此还茫然不知。

  当然,不乏时流通过人马、物资的调度和唐公的行踪去向而对此有所猜测,不过眼下这也并不算是舆论关注的重点。如今时局中最扣人心弦的话题,还是新年以来朝廷所公布并执行的一系列军政改革。

  凡所改革一定会带来秩序的变化和利益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会春风得意,有的人则就难免落寞失意。得意之人或是志得意满、或是谦虚自守,失意之人或是满腹凄怨、或是处变不惊,也都各依秉性。

  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这场变革当中既谈不上得意,又谈不上失意,而又不是那种远离政治中枢之人,并不能通过切身的际遇变化来有所感受,往往就会有点找不准自己在新秩序当中的位置,比如一众元氏宗亲们。

  原本像西魏这样的政治生态,皇帝从很早便沦为傀儡,一众宗室们也都没有权力以匡扶王室、中兴社稷,一旦遭遇动荡的时候,往往就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但在这一次的风波当中,元氏宗室们却殊乏存在感。固然没有因为霸府权力的更迭而遭到残酷打压,同样也没有因此获得什么抚慰与褒扬。虽然得复元氏旧姓,但又被普除王爵。总结起来就是,他们这群元氏宗室们在这一次的权力更迭当中,看起来仍处光鲜显赫之地,但实际的作用却是无足轻重。

  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甘于平淡的元氏宗亲而言倒也乐得如此。身处社稷国运衰微之世,平淡但稳定的生活对他们这些失势王孙就是最好的处境。

  但也有的人并不这么想,尤其是对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而言,荣辱如何暂不必计,这种被世道无视的境况本身便是一种折磨。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生发的骊山又成了长安城中达官权贵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

  骊山多园墅,许多京中权贵时流都热衷于此治业。京中坊曲逼仄、喧闹嘈杂,许多人为求清静,甚至常年避居于此,只在有什么大事的时候才会返回长安。

  在骊山众多园墅当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已故广陵王元欣的产业。元欣好园艺治业,其在骊山所经营的园业产出的各种时鲜水果也是冠绝京师。

  只不过如今骊山这座园业已经成了唐公李伯山名下园墅,据传乃是广陵王临终前亲自嘱令家人将此园业赠送给当时还未入朝执政的唐公。

  尽管当时李泰屡辞不却,接受这一份馈赠之后又从旁处给予了广陵王家人以诸多补偿。但这些内情外人或是不知、或是对此兴趣不大,如今讲起这一桩故事的时候,只是夸赞广陵王实在是高明识趣。

  “容王旧年在世之时,谁人能从其园

  请收藏:https://m.dubi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